<ruby id="wxf5j"><bdo id="wxf5j"><s id="wxf5j"></s></bdo></ruby>
  • <dd id="wxf5j"></dd>

      1. <dd id="wxf5j"><pre id="wxf5j"></pre></dd><nav id="wxf5j"></nav>

        老人

        老人疾病

        步伐緩慢或與認知障礙有關

        • 發表時間:2015-10-27 11:15
        • 來源:新聞
        • 責編:liumiao
        • 字體:

          老年人走路緩慢,健康出現警報有可能失智,步伐緩慢有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。帕金森氏癥患者也可以透過步伐頻率及早發現失智癥的線索,早日展開治療,延緩失智癥發作的時間。

          研究步行距離小于0.6公尺,罹患失智風險高

          研究團隊針對5大洲17個國家總計26,802名60歲以上,本身無失智癥癥狀的老人進行步行速度,以及認知功能測驗。

          結果發現,在進行長達12年的定期追蹤后,步行速度及認知功能2項測驗中,每秒步行距離小于0.6公尺,且知能測驗不合格,屬于運動認知風險癥候群(MCR),未來罹患失智癥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倍,且男女比相當,而學歷較高者,則有上述癥狀的機率也較低。

          研究:步伐慢+認知差,恐有失智疑慮

          英國曾針對184名健康的成年人,以及121位分別有行走速度慢、顫抖2項不同癥狀的帕金森氏癥患者,進行2分鐘25公尺橢圓形范圍獨立行走測試,并進行比對。

          結果發現,相對于健康人來說,帕金森氏癥者更易有伴隨有行進節奏較亂、步伐速度慢、步伐變化大、步伐不對稱、姿勢不統一等5大現象;且認知功能相較于正常人來的差。

          帕金森氏癥者步伐檢測,也能早發現失智癥

          而同樣是帕金森氏癥者,依據本身行走速度較慢與顫抖不同癥狀的患者,走路慢者相對于顫抖者,速度來得慢,平衡感也較差,也較有認知障礙問題。并發現,上述問題,可能導致人體出現全方位認知障礙、專注力下降、視覺記憶力、執行力、空間感、短期記憶等問題發生。因此,專家也指出,走路慢+知能測驗低于標準,可視為發現失智癥的線索,有助早期治療,延緩失智癥的發作、惡化時間。

          步伐快慢判失智?專家:可見于早期血管性失智癥及中后期阿茲海默癥

          從步伐速度、快慢平衡與否來判斷是否有失智癥前兆的方式,比較不適合用在早期阿茲海默癥,因早期阿茲海默癥之癥狀以短程記憶減退為主,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則比較不受影響。

          但針對血管性失智癥病人而言,若腦部血管病變在大腦運動中樞則會導致肢體無力,步態不穩;假如有正常腦壓水腦癥或腦部前頁血管病變,雖然無肢體無力,但常會出現步伐變慢及走路不穩之癥狀出現。所謂得血管型失智癥,指得就是經過多次腦血管疾病后所導致的失智癥,占所有失智癥發生原因的第2位,僅次于阿茲海默癥。

          根據臨床經驗來看,因阿茲海默癥所引起的早期失智癥患者,活動力大多相當充沛。至于因高血壓、糖尿病丶膽固醇過高所導致的血管多次中風;或曾有過腦梗塞、腦部遭激烈撞擊,導致腦部缺氧或出血,所引起的血管型病變的失智患者,由于主導人體活動協調的腦前葉或運動中樞部分曾受損。不僅發生血管型失智的風險較一般人來的高,在失智初期,也較容易出現行走困難、異常的狀況。

          不過,相對于阿茲海默癥病患的無法控制預后來說,由于腦血管病變的血管型失智之病患相對比較幸運,只要從改變飲食、作息等日常生活習慣,避免腦部撞擊、外傷,以及三高疾病找上身,皆有助于降低再發生腦部病變的風險及避免智能繼續下降。

        老年人脾氣古怪與疾病有關
        怎樣來區分老年癡呆疾病呢

        (責任編輯:liumiao)
        您可能感興趣的:
        關注排行榜
        精彩聚焦
        97影院在线午夜 亚洲影院
        <ruby id="wxf5j"><bdo id="wxf5j"><s id="wxf5j"></s></bdo></ruby>
      2. <dd id="wxf5j"></dd>

          1. <dd id="wxf5j"><pre id="wxf5j"></pre></dd><nav id="wxf5j"></nav>